学生处 学生处
学生处

博雅华人本土心理学丛书系列

1.《如何理解中国人》

作者:杨中芳

作者简介

杨中芳,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及广州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现任北京北大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小组客座研究员。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自1991 年至今有关本土心理学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自身的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来理解中国人的心理活动及现象。全书分为五部分:

(1)阐述西方心理学知识背后的文化/社会/历史根源,指出要依据自身的根源,来理解自己的必要性;

(2)讨论“文化/社会”要如何与“个体”联系,才能用于理解在中国这个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

(3)讨论“传统/现代”要如何与“个体”联系,才能理解背负了历史的现代中国人:(4)给出一些可以用之来理解中国人的文化释义系统:

(5)运用这一套套的系统,来重新理解中国人的生活现象。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知我、情感以及道德发展等,有一个较全面及贴切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研究中国人》

作者:杨中芳

作者简介

杨中芳,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及广州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现任北京北大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小组客座研究员。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1986- -1991 年所写的有关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论文。这些论文过去散见于两岸三地的期刊,作者系统的将其加以整理,借以阐明她对本土化的构想。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

(1)对什么是心理学的本土化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本土化的解说;

(2)对当前各中国社会中心理学研究的批评与建议;

(3)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之评价及展望。

3.《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 下)

作者:杨国枢等

作者简介

杨国枢,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之哲学博士。现任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列讲座教授。编著有《中国人的性格》《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中国人的蜕变》《华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等学术专著二十余种。

出版时间: 2008年6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博雅华人本土心理学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3个章节,主要对华人本土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人情关系、和谐与冲突,及缘观与忍观;价值观、成就动机及心理变迁;华人企业组织中的领导与忠诚,及华人的工作动机与分配正义;华人本土化心理疗法与华人宗教经验等。

4.《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 下)

作者:杨国枢

作者简介

杨国枢,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之哲学博士。现任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列讲座教授。编著有《中国人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性格》《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中国人的蜕变》《华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等学术专著二十余种。

出版时间: 2006年5月

内容简介

本书聚社会科学各学科大家于一堂,集方法论问题和各种重要研究方法之大成。既能深入浅出,准确清晰地介绍和解释不同的研究方法与取向,又能以反思的心态和目光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性阐述。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启迪思考、以有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获得对人类社会与行为的真知灼见,相信本书能够成为广大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学习者的良师益友和善其事的利器。

5.《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一本土化的理论与研究》

作者:黄曬莉

作者简介

黄曬莉,教授,台湾大学心理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华人本土心理学研究基金会执行长台湾心理学会人格/社会心理学执行委员兼召集人;

《本土心理学研究》期刊执行编辑、《通识教育季刊》编辑委员;专长领域:华人本土心理学、人格/社会心理学。

出版时间: 2007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提出一套有关中国人人际和谐与冲突的本土化理论。为了使理论具有“本土性契合”与彰显“文化的主体性”,本书采取“主位式取径”的研究法及“和谐化辩证观”的思维典范,作为理论建构的思考进路。另外,为了深化理论与研究的本土性,作者也试图将文化/历史纳入理论建构的思考架构中。本书提出一套由下层结构(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亲缘关系的社会结构、大一统的政教体系)至上层结构(天人合一思想、礼治思想、国家意识形态化儒学)的探索意识形态(文化思想体系或文化深层结构)之视角以进行大传统文本之解读。

6.《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

作者:叶光辉,杨国枢

作者简介

叶光辉,台湾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助研究员、副研究员。现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合聘教授。曾获颁台湾心理学会苏芗雨博士论文奖、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最佳论文奖及研究贡献奖、国科会杰出研究奖等。研究兴趣为华人家。

杨国枢,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之哲学博士。现任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列讲座教授。编著有《中国人的性格》《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中国人的蜕变》《华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等学术专著二十余种。

出版时间: 2009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两位作者多年来有关华人孝道的系列研究,以心理学的观点,将原本以文化色彩著称的孝道概念,由人文学的研究范畴,引介到华人本土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中。本书分从“社会态度”与“认知发展”两种不同取向切入,探究孝道如何在日常生活运作中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前者主要针对孝道的静态组成内涵进行检验,进而探讨各成分间的关联及其作用;后者则强调由动态的认知思考历程,分析影响个人孝道行动的各项认知特征,以探讨各项特征是否组合成不同认知组型,并据以界定不同的孝道认知发展阶段及其影响效果。本书不仅有助于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思考,对于关切家庭与亲子互动、华人社会文化变迁等议题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者,亦可提供研究取向 上的互补与联结。

7.《(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作者:杨国枢,陆洛

作者简介

杨国枢,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之哲学博士。现任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列讲座教授。编著有《中国人的性格》《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中国人的蜕变》《华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等学术专著二十余种。

出版时间: 2009年4月

内容简介

在两岸三地的当代华人社会中,人文学者率先开始讨论自我的课题,但社会科学对自我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心理学对自我的探讨更是走过了从移植西方理论到开创本土化研究的曲折过程。不同于西方文化,华人的价值体系并不强调个人去控制环境、表现自我,或实践潜能,而强调人境融合、自我克制及顾全大局,因此,“自我”的研究必须回归到文化的脉络之中,始能发掘对理解华人的自我有意义、有启示的研究旨趣。本书为解析华人自我的第一本心理学文集,所收录的十一篇论文中,三篇从事华人自我的回顾性与概念性分析,四篇厘清华人自我的类别与成分,四篇探讨华人对其自我的综合与分项评价。由此观之,本书的论说内容涵盖了华人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范围,提供了有关华人自我的多方面知识。我们希望它能有效呈现过去十七年来有关自我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以使读者适当了解本土化的华人自我研究所探讨的课题、所采用的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以及所创发的概念与理论。我们也希望对华人自我有研究兴趣的读者,能参考我们以往的经验,在自己的研究中从事更好的实证分析,发展更好的理论系统。